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小转角测量方法研究
结构在小扭矩作用下的转角测量工作是结构刚度测试中的重要环节。为保证结构不致因过大加载发生破坏,结构发生的转角通常不会太大,属于小转角测量的范畴。传统的机械式和电磁式的测角技术,因易受测量环境和操作者的影响,其测量精度受到限制。光学测角的方法以其灵敏度高、准确度高的特点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。目前常用的光学测角方法有自准直法、全内反射差动探测法、干涉法等。其中,改进了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,并基于该方法实现了物体的微小转角测量。把光栅楔形平板用于双频激光干涉转角测量中,代替了干涉系统中的部分角锥棱镜,减小了干涉仪的尺寸。文献利用单缝衍射分离间隙法,通过拟合得到衍射条纹位置,反求出转角的变化。虽然以上光学测转角方法均能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,但是工作原理复杂,调试繁琐,对元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甚高。此外,李立春等人采用高分辨率相机采集被测物上长直线标志,通过高精度检测图像上直线的倾斜角度来计算转角,但该方法具有后续工作量大的缺陷。基于光学三角法原理工作的激光测距传感器,能实现非接触在线测量位移、物体表面形貌、振动等。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应用日趋广泛,但大多是针对物体线位移的测量。本文提出了一种把激光位移传感器所测位移转换成转角的方法,具有易于装夹,安装距离小的特点,且能够实现对结构微小转角的非接触、动态测量。该方法拓宽了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应用领域,并丰富了微小转角测量的理论和方法。
1 测量原理
某工件扭转刚度测试时的转角测量装置示意图,主要由试验机、待测工件、激光位移传感器、传感器支座组成。通过试验机夹头夹紧待测工件,调节传感器支座高度和位置,使得安装在其上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发出的光束,垂直照射在随待测工件一起转动的平直表面上。为方便描述,将用于激光照射的平直表面称为光照表面,将过旋转轴线且平行于光照表面的平面称为理想光照表面。光照平面可由工件本身具备的平直表面充当 。若待测工件不具备这样的表面,则需要设计具有平直表面的辅助结构,通过相应的连接方式固定在待测工件上。采用夹具夹持待测工件,并将具有平直表面的辅助结构固定在夹具上,从而实现辅助结构与工件的固定连接。在光照表面上作一竖直刻线标志 ,在安装传感器时,应保证光束垂直照射在刻线处。
工件处于初始位置时,点 A'代表光束在光照平面上形成的光斑( 与刻线投影重合) ,其在理想光照平面上的投影( A点) 到旋转轴线的垂直距离记为 l0。当工件发生角位移 θ时,光束与理想光照平面相交于点 B,B'为此时的光斑位置,A'B'即为激光位移传感器所测得的线位移,记为 s。
由于目前激光位移传感器大都具有较高的采样频率,因此,在测量高频下的动态角位移时,本方法也能胜任。同时也适用于其他定轴转动情况下的角位移测量。
2 测量误差分析
2. 1 误差来源分析
本文所提出的测转角方法,其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:
1) 激光位移传感器所测位移 s 与线段 AB长度之间存在偏差,这是由光照表面与理想光照表面的垂直距离 d 造成的;
2) 在实际安装激光位移传感器时,若光斑与刻线存在对准误差 Δl,采用式( 1) 计算得到的转角必然存在误差;
3) 工件在初始位置时,若光束与光照平面法线方向不重合,即光线与 x 轴具有夹角 α,测量结果也会产生误差。该夹角可以用两个相互独立的角度( α1,α2 ) 表示出来,其中 ,α1,α2 分别为实际光束在面 xA'y 和面 xA'z 内的投影与 x 轴的夹角( 图 5) ,因此,将 α1,α2 作为两个误差因素。由于以上所述的误差因素皆是在传感器安装过程中产生的,因此,把它们统称为安装误差。
2. 2 误差模型建立及各误差因素对测量结果影响分析
显然,分别是 4 个误差因素的强非线性函数,若分别对 4 个因素求偏导,得到的解析算式将会非常复杂,因,需采用数值方法分析各误差因素分别对测量结果的影响。不妨先确定以下参数值: l0 = 50 mm,转角范围为 - 1~1°。
各误差因素分别对测量结果的影响。随着转角的增大,d 引入的测量误差有加快增大的趋势,但不超过 0. 1 % 。α1 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没有确定的规律,不过其引起的误差不超过 0. 15 % ( 图 7( c) ,( d) ) 。α2引入的测量误差与转角近似呈线性关系,但误差较小,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。光斑与刻线标志的偏距 Δl导致的测量结果误差与转角同样近似线性,其影响规模相对较大,当 Δl 取 ± 2 mm 时,误差接近 4 % ,而当 Δl 取± 1 mm时,误差为 2 % 左右。
3 测量应用实例
本实验待测工件是航天装备中的某类型铰链,在对其接头进行扭转刚度测试时,采用本方法获取转角值。由于铰链不具备用于激光照射的平直表面,因此,需开发相应夹具实现辅助结构与铰链的连接。采用 Instron8874 试验机施加扭矩,激光位移传感器采集位移值,采样频率 100 Hz,加载时间 4 min。由于选用的激光位移传感器采样频率最高可达 392 kHz,因此在动态加载时,本方法也能胜任。
采用对测量误差进行评估,已知 l0 = 51. 3 mm, d = 9. 5 mm。由 3. 3 节知光斑与约定刻线距离 Δl 对测量结果误差影响较为显著,考虑极限安装误差,取 α1 = α2 = 2°,分别作 Δ l = 0,± 1 mm 时的误差曲线图( 图 9) 。从该图中可以看到,在 Δl = ± 1 mm 时,误差随转角增大而增大,且相对误差在 2 % 左右; 当 Δl = 0 时,由其他因素引起的误差较小,此处也间接证明了 Δl 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的结论。
4 结 论
1) 提出了一种采用线位移测量而间接实现角位移测量的方法。
2) 分析了测量误差来源,建立误差数学模型,并分别进行了误差因素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,结果表明 Δl 对测量结果影响较为显著。
3) 采用本方法,对一异形铰链进行扭转刚度测试,在考虑极限安装误差的情况下,测量误差约为 2 % ,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。